臺北府城北門,正式名為承恩門,是謂臺北府城的正門、北大門。城門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,落成於1884年,為五大城門:東門(景福門)、西門(寶成門)、南門(麗正門)、小南門(重熙門)、北門(承恩門),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的城門,原有甕城今已不存。
臺北古城是清光緒年代,劉銘傳時期所建造,鼓勵商人在臺北城內,投資興建房舍,形成街道,活絡發展。北門又稱承恩門,是早期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孔道。門有2層高,城樓採用厚實牆體圍起的封閉形式,宛如一座堅固的堡壘,2樓前後只留方形和圓形窗洞,便於監視防禦。北門在初建時與東門相同也有外郭,俗稱甕城,上有橫額題:「巖疆鎖鑰」,可惜在日據時期拆除,今已移至北門之前方空地,供人參觀。
隨著保存文化遺產的觀念興起,逃過一劫,於是原樣留下了北門古蹟,北門成為5門當中,唯一以清代風貌保留的古城門,是臺北最珍貴的國定古蹟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