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陶窯創立於民國七十三年,最初由一座窯與一間工作室慢慢築起理想中的版圖,現今的華陶窯共分為工作室、柴燒登窯、陳列棚及室外花圃等區域,是一處充滿閑情優雅的世外桃源。窯主陳文輝先生注重台灣的本土文化,堅持以了解與尊重的情懷作為創作的精神,讓華陶窯成為一座充滿感性與藝術的園區。華陶窯目前開放參觀與體驗活動,但有每日人數的限制,建議民眾欲前往時須事先預約,以免敗興而歸。
華陶窯蒐集並栽植了約六百種的植物,並加以應用在造景之中。春日走看萬朵純白蝴蝶蘭盛開、夏日觀荷、秋日賞楓、冬日詠梅,呈現四季不同的美景。
華陶窯作品最大的特色,即在土色陶器上自然不規則流瀉的溫潤澄金。呈現的意象是:搖擺在豐饒大地上的金色稻穗。它並不瑰麗耀眼,沒有繁複雕琢;它傳達的是農民豐收的喜悅,一種單純而直接的感動。
不論是花器、茶器、食器或景觀雕塑等創作陶上,均有如此的風味,在歷年大型的陶展當中,獲得極大的迴響。華陶窯終於成功地將結合傳統窯爐、本地素材與工法,將柴燒藝術與人文生活、環境美學、現代藝術相結合,建立柴燒陶藝在台灣和世界上的地位及價值。
不同的木材會燒製出各種獨特顏色的陶作。華陶窯的【相思登窯】,僅選用相思木燒製,是因相思木本身的特質和華陶窯傳達一樣的情感。其一是因燒製後的陶作呈現出溫潤的稻金色澤,映涵稻田收成時的喜悅意像,亦讓人聯想起年夜飯的溫馨感動。
另外在設計的領域,評點出台灣最具特色三大園林:華陶窯、The One南園、以及林家花園(王宗琳,12/2008)。而華陶窯的園林特色獨樹一幟,不仿作中國貴族富商的奢華園林,而是巧妙的體現出台灣四百年來,民居景觀的美學與工法-【荷蘭式砌法的紅磚牆】、搭配著【漢式木板門】、再覆以【日本式的黑瓦】、【台灣原住民的屋牆植被】,訴說著歷代台灣族群的軌跡與融合,形成獨樹一幟的庶民風格園林。
華陶窯依照台灣早期移民的屯墾特性「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、適地適栽」作為拓園原則。尊重自然,大量使用現地所有的大安溪石與火炎山礫石,用以砌擋土牆或鋪路徑,昔日使用之電線桿木,亦應用在亭臺水榭的建構,整體設計以詩詞意境為藍圖,跟隨著地形的起伏,階台、石跳、水塘、迴廊恣意可見,建構出這座六公頃的世界首座台灣式園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