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範圍包含環潭、水里溪、埔里、濁水溪及集集等五大遊憩系統,週邊涵蓋桃米、車埕、集集、水社大山、雙龍瀑布、明潭水庫及水里溪等觀光旅遊據點。

日月潭是以拉魯島為界,東、西兩側因形似「日輪」和「月鉤」因而得名,百年來享有臺灣八景的美譽,也是台灣地區最負盛名水力發電重地;風景區以「高山湖泊」、「原住民文化」、「自然生態」等觀光遊憩特色,每年吸引超過6百萬中外遊客到訪。

月潭位處水沙連之軸心地帶,隸屬南投縣魚池鄉,位於台灣中央脊樑山脈的西麓地帶,處在山地與西部平原之間,亦即潭西為平地,潭東即是高山重疊的山地。日月潭大約居南投縣之中央地帶,位於東經120度55分,北緯23度52分,北方接埔里鎮,東北鄰仁愛鄉,東南為信義鄉,西南接水里鄉,西北方毗連國姓鄉。

日月潭附近的地形受褶曲、斷層及河川侵蝕等作用,致使境內山丘遍布,其間約羅佈13個大小懸殊的盆地,許多的急陡斜坡及崩塌地。境內盆地是屬埔里盆地群的主要分布區,以魚池盆地的面積為最大(21平方公里),僅日月潭(5.4平方公里)保持湖泊原貌,而魚池盆地周圍山峰,如過坑山(1331m)、大尖山(2016m)、水社大山(2120m)等屬埔里板岩山地,為烏溪支流南港溪的集水區,而日月潭以南的盆地如頭社(1.6平方公里)、銃櫃(0.7平方公里)等則屬濁水溪流域。

日月潭、頭社、魚池及埔里等地,原來均為湖泊,因為此地帶同為第三紀粘板岩層的陷沒地帶,也就是粘板岩層的斷層地帶,由於地殼的變動致不斷的褶曲及陷沒作用後,而形成大、小的盆地,然後蓄水,便形成了山間的湖沼。其蓄水的時期當在洪積世之同時,以後因日長月久於若干年代後,復經填充或決堤作用而乾涸,便又成了肥沃的盆地平原,如今頭社、魚池、埔里便是。其中日月潭被遺留在較高的位置,受盆地之切割作用和河川侵蝕最遲且最少,故仍能蓄存相當的水量,使之不致乾涸,同時又無外來的沙礫填充,並且尚有相當雨水量之流入,且流出之水量又極少,自然保存了日月潭的湖水。